用科技让冶金工业变“绿”
云南是“有色金属王国”,但有色金属资源的复杂难处理性和现有选冶技术的局限性,导致金属冶炼行业长期能耗高、水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昆明理工大学有这样一个实验室,专门研究冶金炉窑,为的是用科技手段让冶金工业节能减排增效。它就是——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其前身为原昆明工学院院长蔡乔方教授1985年创建的 “冶金热能工程研究室”,1996年仅30岁的王华博士接手实验室,带领团队进行二次创业,将热能工程与冶金工程结合,围绕冶金炉窑热过程强化与节能减排领域开展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创新,并逐渐形成了冶金炉窑热工、冶金过程数字化和低碳冶金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扎根云南30余年,王华教授带领实验室取得了众多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成果,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以及多个省部级奖项。其中,“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属重大工艺技术集成创新,攻破了铜镍分离和高氧化镁复杂镍矿冶炼的世界难题,并可左右该类资源的世界定价权,为全球该类资源提供了一条节能、清洁的高效利用新途径。
实验室还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为国内外冶金炉窑热过程强化与节能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建立炉窑最低燃耗强化供热系列数学模型,发展了冶金炉窑热工理论,冶金炉窑旋流混沌强化供热系列技术和加热炉均匀精准加热系列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熔炼炉喷枪核心技术壁垒和高端金属材料均匀精准加热技术垄断……
研发成果转化方面,多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冶炼企业、金属热处理企业,实现了加热炉节能增效的显著提高,因节能减排、金属损失减少而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数以亿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三炉系联动冶炼新工艺在金川集团公司得到大规模应用,近三年处理复杂镍钴原料456万吨,累计新增销售额1350.00亿元。冶金炉窑强化供热关键技术应用于中铜、金川等企业,近三年新增销售额728.1亿元。部分技术还出口美国、德国、日本、阿根廷、秘鲁等21个国家,推动我国冶金炉窑走向国际,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实验室同时也是昆明理工大学冶金节能减排创新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与冶金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产生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和产业示范项目。团队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博士后9名及博士、硕士研究生369名,并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等各类国家级竞赛奖。
“十四五”时期,昆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紧密围绕《云南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以冶金工业节能减排需求为导向,实施冶金工业节能减排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推进云南节能减排实验室建设,推动我省冶金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脚本|冶金节能减排创新团队
策划|云南网 昆明理工大学新闻中心